發布時間:2025-10-24 07:14 文字大小: [ 大 中 小 ] 瀏覽次數:
10月22日,市委組織部、市工業和信息化局聯合組織的“第十六期清華大學—無錫市推進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融合發展高級研修班”在期待中再度拉開序幕——這一初衷是幫助企業家提升能力素質、拓展眼界思路的培訓班,在政府的服務托舉和企業的支持下,一辦就辦了16期,成為無錫辦學時間最長、最受歡迎的企業培訓活動。
十余年間,無錫750余名企業家分批遠赴清華“取經問道”,不僅帶回前沿的經營管理理念與先進生產流程技術,更將知識快速轉化為實踐,在本地企業間掀起向高端化轉型、向新興市場突圍的浪潮,成為無錫培育新質生產力、激活產業新動能的“現象級”案例。
何以一座難求,企業受益成就辦班口碑
“這個班我可以報名嗎?我就在北京,旁聽也可以。”今年9月底,“清華大學—無錫科創與產融研修班(第十六期)”報名一經開啟,便收到了大量的企業申請。無錫港灣網絡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夏衛平遞送了報名表后,董事長王芳還想再爭取一個培訓名額。
港灣科技是一家專注于人工智能、數據孿生相關核心技術、大數據解決方案研發、推廣的高科技企業。2023年,王芳首次參加清華培訓班。培訓內容里不僅前瞻性地布置了“人工智能時代的新工業革命與工業互聯網”等課題,還對品牌創新、投融資等方面進行了系統的培訓。實實在在的收獲,讓她一直盼著能再續“清華緣”。
這不是王芳一個人的感受。天安智聯高級副總裁朱保華曾參加過2024年的清華培訓班,他對余順坤老師的“現代企業高水平人力資源管理體系整體構建”課記憶猶新:“我們從事的車聯網領域比較新,如何留住人才用好人才對企業來說是重要課題。”朱保華“同屆同學”賽福天市場總監李秀秀在培訓班結束后,根據課堂所學立馬著手對人才的激勵考核制度進行改革,其負責的國際貿易板塊今年營收增幅將達40%。
一個個這樣的“正反饋”讓活動真正辦出了口碑。在今年報名的企業中,朗迪測控、躍科智能、華能電纜等都是“熟面孔”,統力電工雖今年未報名,但前后共參加了5次培訓。盡管這兩年學員規模達60人,和最初相比增加了20人,但當數百份申請“涌”入,“清華班”仍是“一座難求”。
“人才是企業和產業發展的底氣,培訓本質上是為了提升企業存量人才素質,幫助企業保持與時俱進的發展銳度。”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表示,歷屆參與的人士中超90%為企業高管,“管理層具備決策權,是企業內部改革提升的先頭部隊,這種自上而下的培訓更容易打通企業轉型的‘鏈路’。”讓更多管理層人員在培訓中得到實際的提升,和許多其他企業一樣,天安智聯此次派出了另外一位高管前往,進一步提升企業內的“人才密度”。
一切圍繞產業轉,讓培訓服務延伸課程之外
服務企業就是服務產業。“清華班”的連續開辦是無錫提升企業服務質感、為企業紓困解難的重要舉措之一。
“清華班”之所以能從2007年開辦至今,有一點不可忽視:無錫作為傳統制造強市,其民營企業在長期的發展中從內迸發出的對轉型升級的渴望。最初幾批參與的企業中,華法鋼業、江旭鑄造、無錫建儀儀器機械等從事傳統制造的企業占據了“大頭”,主要分布在鋼鐵、紡織、化工、汽車及零部件等行業。
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生”名單上多了一些新鮮的“字眼”。2014年,出現了首個“智能”——無錫順達智能自動化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加入學習“隊伍”;2017年,首個帶“機器人”名稱的企業加入——無錫黎曼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聚焦航空航天、汽車制造、新能源等領域開展技術創新;從去年開始,陸續有明確歸類“人工智能”領域的企業報名參加。
“某種程度上,參與企業的類別反映了無錫產業發展的需求。”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點出其中的“巧思”,16期“清華班”始終圍繞“政策、管理、創新”三大核心,但在主題設置上實現了從“可持續發展”轉向“高質量發展”,再到如今的“產業創新與科技創新深度融合”的三連進階,強調引導企業通過科技創新實現產業升級。
以關鍵環節上的人才培訓暢通產業發展鏈上循環,課程顯出“四兩撥千斤”的效果。令朱保華意外的是,僅參加了一期的培訓竟意外成為企業訂單合作的催化劑,在10天的密切相處中,他和“同學”意源科技副總經理徐小超有了更進一步的接觸。回來后,作為無錫車路云項目總集成商的天安智聯將意源科技引入項目中,承擔數據安全的技術支持。
高校的人才、技術力量以一種不一樣的方式源源不斷注入無錫產業。從第12期開始,課程逐步加重清華大學產學研情況等內容,為參訓企業與清華大學之間架起一座互動的“橋梁”。朗迪測控與清華大學能動系曹海山教授合作開發升級單路低溫冷水機;天安智聯與清華大學車輛和運載學院李克強院士團隊合作開展“車路云一體化”系統中云控基礎平臺領域的關鍵技術成果轉化;賽福天集團與清華大學機械工程系合作開發基于AI大數據分析的電梯鋼絲繩生產銷售運維平臺。
從“常去”到“常聚”,建立全周期的人才培育機制
“進入職場多年后竟然得以‘脫產’學習一段時間,太難得了。”不少參與“清華班”的企業人士表示,一起吃、一起住、一起學的情誼延伸至課后,“班級群里一直很活躍,有什么技術、管理上的困惑都會互相交流。”他們深深意識到,人才培育并非一次性投入,而是貫穿企業發展周期的“終身課題”。
2023年“清華班”培訓期間,朗迪測控總經理郁青賢和同為無錫人的授課老師余順坤加上了聯系方式。她與另外幾家企業一起多次邀請余老師來無錫交流學習。今年7月,錫正電機聯合斯道德機械在班級群里發起接龍,邀請主講國際形勢的鐘厚濤老師來錫交流。
“引入頂尖高校資源,意味著無錫不滿足于基礎化、本地化的培訓內容,而是希望企業家能接觸到國際前沿理論、國內標桿案例和頂尖專家資源,通過‘借智高端’推動企業家視野升級、能力躍遷,這背后是對‘培育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企業家群體’的迫切需求和投入決心。”清華大學繼續教育學院課程項目分析報告中這樣評價。
“‘清華班’是同學情最濃的一個班。今年時間沖突,不然,還真想再去清華學習!”“心里很想參加!但這次只能爽約了。下次記得通知我!”……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的手機里留存著許多企業“想來不能來的心情”。可喜的是,無錫企業人才的多層次構建還在不斷深化。在“清華班”辦學經驗的指導下,無錫與越來越多的高校就企業培訓方面達成合作,針對不同層次的人才推出了更多元的課程培訓體系。
就在10天前,由市工業和信息化局主辦、無錫職業技術大學承辦的大模型應用與實踐專題培訓班順利結業。培訓面向我市“465”現代產業集群相關企業的產品設計、產品制造、過程規劃與管理等領域的日常辦公管理人員、市場銷售人員、技術開發與運營人員等,旨在培養一批兼具扎實理論素養與過硬實踐能力的大模型工具實用人才,幫助我市企業人員高效利用人工智能大模型工具解決實際問題,提升工作效率與創新能力。
市工業和信息化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無錫已與江南大學、復旦大學、上海交通大學等多所院校建立了產學研合作交流機制,開展多層次的企業人才培訓,將人才工作嵌入產業發展的全周期。
來源:無錫日報
當前位置:













